一、積極推進企業間的聯合重組,盡快打造一批有規模上檔次的企業集團:
保溫蝶閥行業目前生產企業約有5000多家,年銷售收入超過5千萬的僅有7家,超過一個億的3家,2億元以上的企業一家沒有。
國內市場占有率也只有中核蘇閥一家企業超過2%其余均在1%以下,這種企業規模難以在市場上產生震憾力,與同行業國際知名企業的競爭就更加困難。
要盡快改變這種現狀,除了企業自身生長因素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企業間的聯合、兼并、重組來實現企業的資本擴張從而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在競爭中立于不敗。
這是當今國際經濟領域比較流行的做法,也是今后一個時期保溫蝶閥行業發展的方向性問題,在這一問題上要解放思想,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改革要有新突破,發展要有新思路”的要求打破地區界線,打破所有制界線,打破傳統的專業分工界線。企業間只要有聯合的可能就可以大膽去做去嘗試,用3-5年的時間力爭打造出若干產值超過5億乃至10億元的企業集團。
二、要重視產品結構的調整,勇于技術創新,研制開發高附加值及國際領先水平產品:
我國保溫蝶閥行業目前已經能生產十幾大類產品。
如保溫蝶閥、截止閥、保溫蝶閥、保溫蝶閥、安全閥、止回閥、節流閥、旋塞閥、減壓閥、隔膜閥、疏水閥、緊急切斷閥、電磁閥等,最高使用溫度570℃,最低-196℃、最高壓力600MPa,最大通徑5350MM。盡管這些產品有力支援了國內經濟建設,但是應該清醒看到我們的產品大都屬于一般技術含量或勞動密集型產品,很少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最近西氣東輸主管線招標,我們保溫蝶閥企業全部落敗就是一個令人遺憾的事實,痛定思痛,民族工業要振興保溫蝶閥行業要發展就一定要實施技術創新,調整產品結構,要勇于研制開發技術含量高、勞動附加值高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保溫蝶閥產品如控制保溫蝶閥和自動保溫蝶閥類的調節閥,三通合流闊、三通分流閥,安全閥;保溫蝶閥類的金屬硬密封全焊接,高參數大口徑閥;以及電站超臨界C12-A合金鋼保溫蝶閥。
三、實施多元化銷售戰略,努力開辟國際市場,擴大產品出口:
據中國保溫蝶閥協會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們保溫蝶閥行業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約有40%的生產能力放空,面對如此巨大的生產能力過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推行多元化銷售戰略,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當前國際市場每年大概出口保溫蝶閥60-70個億,中國年出口1.5個億,不足2%分額,這里邊潛力很大。
開辟國際市場首先要注重外貿人才的培養,有一批會經營懂外語的外貿專業人才;其次要學會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廣交客戶捕捉商機;第三可以和國內一些外貿公司合作用其渠道擴大出口;第四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在境外設點銷售或開辦工廠。
四、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實施管理創新,深化企業改革,實施體制創新我國目前保溫蝶閥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交替與重組時期:
國有企業所占比重逐年下滑,民營、三資企業迅猛發展。據不完整的資料估計;我國現階段保溫蝶閥行業資產比重,民營占40%,國有30%,其余為三資、軍工類企業占有,預計今后幾年民營和三資企業所占份額會進一步擴大。
當前行業國企由于歷史原因大都包袱沉重、機制不活、經營困難,但許多企業仍具設備、人才、技術、品牌等優勢;要通過深化改革、制度創新來解決眼前的困難,充分盤活存量資產,實現產權多元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對于發展迅猛的民營企業,盡管不存在機制上的缺憾和歷史包袱,但其發展過程要注重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實施管理創新,避免落入“家族式”和“家長式”的管理俗套。
總之,保溫蝶閥行業是充滿希望的,只要我們以“十六大”精神為指針,全面貫徹“三個代表”思想,就一定能振興保溫蝶閥行業,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及全面實現小康目標做出貢獻。